带着人在那里。
“李贤弟也得了消息?”
法遂并不在意这点小事,本来这汉中的老城墙都是要被拆了的,如今的砖瓦泥都烧制的不错了,正可扩建一下城池。
汉中郡也不是什么重镇,因此以往修建的也不宽裕,而接下来数年,可以预见汉中郡都是皇帝行在所在,必定会吸引士人、商人来此,加上文武百官所居,已然不够用了。
他也知道此时城墙坍塌兆头不好,此时命人来维持一下。
“法使君,陈学士正在找您。”
“那这里,就请李贤弟照看一二了。”
李洹就被法遂抓了壮丁,监督此处施工。
“陈学士?怎会来吾处?”
从现场归来,纵有马车代步,一身衣裳亦已潮湿,法遂直接来到偏厅。
“法使君,您这是……刚从外面归来?”打量面前之人,见有水滴淌于地上,陈寿倒有些惊讶,法遂其实很得杨伊器重,固然有忠良之后的原因,若不是已然不在施行州牧制,这梁州牧可能就是法遂的了。
而法遂做事严谨、细密,也是上下皆赞,据说,法遂很可能会被提到尚书省,至于是尚书仆射还是尚书令,还不知晓。
不过,陈寿处于皇帝身边,接触机密,已惯于掩藏情绪,片刻就恢复如常:“不用换身干爽衣裳?”
“本有这打算,但听说陈学士到来,便先到这里来了。”法遂说着:“不知学士带来了陛下什么旨意?”
陈寿哈哈一笑,说着:“使君真是实在人,不过某所告的事,虽是急事,一盏茶时间却还是等得,使君这般湿漉漉,观之不雅,还是先换干爽衣裳去吧,某在此等候便是。”
两人论起官职,陈寿现在是正五品的翰林学士,俸禄却是一千两百石,法遂则是梁州刺史,汉中郡太守,为正四品,俸禄两千石,但是由于陈寿身处机要,并不以下官称之。
法遂听了,没有反对,一拱手,说着:“既是如此,那请贤弟稍候片刻,某很快回来。”
法遂换上干爽衣裳回到正厅,陈寿喝完一盏茶。
“使君,直接和你说吧,这次陛下派某来,与建庙有关,这连绵多日雨水,怕是会影响收成,陛下命某来,是要在汉水建二郎庙,祭祀二郎,请求其庇佑,使雨水暂停。”陈寿便将此次祭祀事宜说了。
“这事,是陛下吩咐?”法遂却是再问一句,不过不等李洹回答,就直接说着:
“既是陛下的命令,吾就命人连夜建之,等后日就请陛下在二郎庙内举行一次祭祀,希望能有效果!”叹一口气,法遂却是如此说着。
“既然使君不反对,某便协助之,为此次祭祀出一次力。”陈寿笑的说着。
法遂点了点头,这事要快,又不能出事,于是命人请来了道士重修,选看地点,又召来工部大吏,以做图形,又连夜召来数百民夫并工匠,扯起布幔,稍微遮掩雨水,开始建设。
且不说这事情是杨伊安排下来,又非大事,所需花费不多,只是费些精力而已,若真能管用,就是造福一方百姓。
只是一日两夜之后,这一处仓促修建的二郎庙就建设好了,祭祀活动,仓促举行。
说是仓促,其实准备事宜却甚仔细。
“李贤弟也得了消息?”
法遂并不在意这点小事,本来这汉中的老城墙都是要被拆了的,如今的砖瓦泥都烧制的不错了,正可扩建一下城池。
汉中郡也不是什么重镇,因此以往修建的也不宽裕,而接下来数年,可以预见汉中郡都是皇帝行在所在,必定会吸引士人、商人来此,加上文武百官所居,已然不够用了。
他也知道此时城墙坍塌兆头不好,此时命人来维持一下。
“法使君,陈学士正在找您。”
“那这里,就请李贤弟照看一二了。”
李洹就被法遂抓了壮丁,监督此处施工。
“陈学士?怎会来吾处?”
从现场归来,纵有马车代步,一身衣裳亦已潮湿,法遂直接来到偏厅。
“法使君,您这是……刚从外面归来?”打量面前之人,见有水滴淌于地上,陈寿倒有些惊讶,法遂其实很得杨伊器重,固然有忠良之后的原因,若不是已然不在施行州牧制,这梁州牧可能就是法遂的了。
而法遂做事严谨、细密,也是上下皆赞,据说,法遂很可能会被提到尚书省,至于是尚书仆射还是尚书令,还不知晓。
不过,陈寿处于皇帝身边,接触机密,已惯于掩藏情绪,片刻就恢复如常:“不用换身干爽衣裳?”
“本有这打算,但听说陈学士到来,便先到这里来了。”法遂说着:“不知学士带来了陛下什么旨意?”
陈寿哈哈一笑,说着:“使君真是实在人,不过某所告的事,虽是急事,一盏茶时间却还是等得,使君这般湿漉漉,观之不雅,还是先换干爽衣裳去吧,某在此等候便是。”
两人论起官职,陈寿现在是正五品的翰林学士,俸禄却是一千两百石,法遂则是梁州刺史,汉中郡太守,为正四品,俸禄两千石,但是由于陈寿身处机要,并不以下官称之。
法遂听了,没有反对,一拱手,说着:“既是如此,那请贤弟稍候片刻,某很快回来。”
法遂换上干爽衣裳回到正厅,陈寿喝完一盏茶。
“使君,直接和你说吧,这次陛下派某来,与建庙有关,这连绵多日雨水,怕是会影响收成,陛下命某来,是要在汉水建二郎庙,祭祀二郎,请求其庇佑,使雨水暂停。”陈寿便将此次祭祀事宜说了。
“这事,是陛下吩咐?”法遂却是再问一句,不过不等李洹回答,就直接说着:
“既是陛下的命令,吾就命人连夜建之,等后日就请陛下在二郎庙内举行一次祭祀,希望能有效果!”叹一口气,法遂却是如此说着。
“既然使君不反对,某便协助之,为此次祭祀出一次力。”陈寿笑的说着。
法遂点了点头,这事要快,又不能出事,于是命人请来了道士重修,选看地点,又召来工部大吏,以做图形,又连夜召来数百民夫并工匠,扯起布幔,稍微遮掩雨水,开始建设。
且不说这事情是杨伊安排下来,又非大事,所需花费不多,只是费些精力而已,若真能管用,就是造福一方百姓。
只是一日两夜之后,这一处仓促修建的二郎庙就建设好了,祭祀活动,仓促举行。
说是仓促,其实准备事宜却甚仔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