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被司马懿父子牢牢拽在手里,三马食槽的预言终于成真了。
这条路,司马懿走了41年,然而,与以往司马懿“快稳狠“的风格有所不同,这一次的司马懿,其实颇为“弄险“,实在是一次孤注一掷的豪赌,他赌的,是身为曹魏宗室,辅政大臣大将军曹爽不敢跟他正面对抗。
有人言:司马懿问自己的儿子司马昭:“你觉得曹爽跟诸葛亮比,怎么样?“司马昭回答:“蝼蚁尔!“
和诸葛亮相比,曹爽自然算是蝼蚁,当然,这话不能司马昭来说。
毕竟,对于司马氏而言,曹爽可不是什么蝼蚁之辈。
魏明帝托孤后,司马懿和曹爽同为辅政大臣。
一开始,曹爽事事询问司马懿的意见。
不久后,曹爽采用丁谧的计策,让司马懿成为太傅,荣其位,虚其权,渐渐将司马懿权力架空。
就这样,曹爽生生压制了司马懿长达9年,而司马懿唯有装病,拿出当年拒绝成为曹操幕僚一样的老套路,才能够勉强保命。
高平陵事变前夕,曹爽可以说已经完全掌控了曹魏的最高权力。
他的手下,也有一大批得力的干将,比如当年的“四聪八达“。
他绝对想不到,已经“濒死“状态的司马懿会绝地反击,发动这样一场明目张胆的叛变。
有一次,曹爽派心腹丁谧前去司马府探病,司马懿装出眼快瞎耳快聋的衰弱状态,骗过了丁谧。
这让曹爽一党大为放心,他们一心盼着司马懿适时的寿终正寝。
如果真是这样,这位四朝老臣就功德圆满了,司马懿将作为大魏的名臣良将而青史留名。
然而他们的愿望还是落空了,这只“冢虎“似乎注定要成为大魏王朝的掘墓人。
毫无疑问,当司马懿暴起发难时,曹爽的状态是彻底懵逼的。
史有言:“爽得宣王(司马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
曹爽虽“不知所为“,但也并非毫无能为。
他的部下,当时从洛阳逃出来的大司农桓范,就给他提供了两条可行性建议:一是带着天子去许昌,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以谋逆罪讨伐司马懿。
如果真是这样,司马懿很可能身败名裂,落得一乱臣贼子的下场。
看到曹爽犹豫不决,桓范又去劝曹曦,提出暂用阙南别营和他典农校尉的军队来抵抗司马懿,甚至提出了自己可以亲自去为他们筹措粮草,而且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司马懿公然叛变,你不抵抗,必然不得好死。
然而曹爽曹曦兄弟却仍然听不进去,他们不知在犹豫什么?
大司农沛国桓范闻兵起,不应太后召,矫诏开平昌门,拔取剑戟,略将门候,南奔爽。
宣王知,曰:“范画策,爽必不能用范计。“范说爽使车驾幸许昌,招外兵。
曹爽兄弟犹豫未决,范重谓羲曰:“当今日,卿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持质一人,尚欲望活,今卿与天子相随,令於天下,谁敢不应者?“羲犹不能纳。
司马懿听说桓范逃出去了,说了一句“曹爽肯定听不进桓范的话“,他怎么这么有把握呢?难道真的是神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这条路,司马懿走了41年,然而,与以往司马懿“快稳狠“的风格有所不同,这一次的司马懿,其实颇为“弄险“,实在是一次孤注一掷的豪赌,他赌的,是身为曹魏宗室,辅政大臣大将军曹爽不敢跟他正面对抗。
有人言:司马懿问自己的儿子司马昭:“你觉得曹爽跟诸葛亮比,怎么样?“司马昭回答:“蝼蚁尔!“
和诸葛亮相比,曹爽自然算是蝼蚁,当然,这话不能司马昭来说。
毕竟,对于司马氏而言,曹爽可不是什么蝼蚁之辈。
魏明帝托孤后,司马懿和曹爽同为辅政大臣。
一开始,曹爽事事询问司马懿的意见。
不久后,曹爽采用丁谧的计策,让司马懿成为太傅,荣其位,虚其权,渐渐将司马懿权力架空。
就这样,曹爽生生压制了司马懿长达9年,而司马懿唯有装病,拿出当年拒绝成为曹操幕僚一样的老套路,才能够勉强保命。
高平陵事变前夕,曹爽可以说已经完全掌控了曹魏的最高权力。
他的手下,也有一大批得力的干将,比如当年的“四聪八达“。
他绝对想不到,已经“濒死“状态的司马懿会绝地反击,发动这样一场明目张胆的叛变。
有一次,曹爽派心腹丁谧前去司马府探病,司马懿装出眼快瞎耳快聋的衰弱状态,骗过了丁谧。
这让曹爽一党大为放心,他们一心盼着司马懿适时的寿终正寝。
如果真是这样,这位四朝老臣就功德圆满了,司马懿将作为大魏的名臣良将而青史留名。
然而他们的愿望还是落空了,这只“冢虎“似乎注定要成为大魏王朝的掘墓人。
毫无疑问,当司马懿暴起发难时,曹爽的状态是彻底懵逼的。
史有言:“爽得宣王(司马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
曹爽虽“不知所为“,但也并非毫无能为。
他的部下,当时从洛阳逃出来的大司农桓范,就给他提供了两条可行性建议:一是带着天子去许昌,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以谋逆罪讨伐司马懿。
如果真是这样,司马懿很可能身败名裂,落得一乱臣贼子的下场。
看到曹爽犹豫不决,桓范又去劝曹曦,提出暂用阙南别营和他典农校尉的军队来抵抗司马懿,甚至提出了自己可以亲自去为他们筹措粮草,而且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司马懿公然叛变,你不抵抗,必然不得好死。
然而曹爽曹曦兄弟却仍然听不进去,他们不知在犹豫什么?
大司农沛国桓范闻兵起,不应太后召,矫诏开平昌门,拔取剑戟,略将门候,南奔爽。
宣王知,曰:“范画策,爽必不能用范计。“范说爽使车驾幸许昌,招外兵。
曹爽兄弟犹豫未决,范重谓羲曰:“当今日,卿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持质一人,尚欲望活,今卿与天子相随,令於天下,谁敢不应者?“羲犹不能纳。
司马懿听说桓范逃出去了,说了一句“曹爽肯定听不进桓范的话“,他怎么这么有把握呢?难道真的是神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