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是姜维愚忠,而是如今天下,三国互伐,魏国虽强,却道义不存,有识之士皆不愿事魏。



而魏国虽强,不能一统三国,如是深究原因,那么也就是曹操的原因了,曹操得怪他自己的性格过于残暴。



比如当年挽天倾的大汉丞相诸葛亮,若不是丞相在,可能大汉早已经亡了,而丞相却是为何非要反对曹操呢?



诸葛亮是哪里人?徐州琅邪阳都人。



徐州在哪里?曹魏境内。



那么徐州人诸葛亮好好的为什么要跑到荆州去?



兴平二年,诸葛亮和叔父离开徐州,当时诸葛亮好像只是跟叔父去外地上任而已,然而此事却非是那么简单。



诸葛家族遭遇了一件千古少有的惨事:“本州倾覆,生类殄尽”,而这件让诸葛家三兄弟分离,被迫背井离乡流亡的事件是什么呢?



这件事就是,当年曹操的父亲曹嵩疑似被徐州牧陶谦的属下杀害,曹操攻打徐谦,却把屠刀伸向了徐州的无辜百姓。



接连两年时间,曹操连征徐州,攻屠徐州。



而在曹操第二次屠徐州时,基本可以确定经过了阳都县。



如果那一年诸葛亮走的早,他会听说自己家乡被屠了,如果诸葛亮走的晚,他会亲眼见证自己的家乡被屠。



很难说要是没有这次曹操主持的徐州大屠杀,诸葛亮会不会留在家乡依靠家族和成年的长兄诸葛瑾生活,然后按正常程序出仕曹魏,而不是跟着叔父在乱世中颠沛流离。



当年的丞相,看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家乡是那么无力。



那么此事也将会使他毫不犹豫的站在了曹操的对立面,最终他选择了汉昭烈皇帝,君臣相合,却非是为了权利,而是都有着相同的道义。



后来,丞相即使是在北伐的过程中,他也依然对沦陷于敌国的百姓充满善意,秋毫无犯,因为他深知手无寸铁的民众,有多么的弱小与无助,他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



当年曹操害得他十几岁就当了难民寄人篱下,被迫和长兄继母天各一方无法侍奉眼前的时候,他就不可能从事曹魏了?



诸葛亮还只是其一的受害者,而东吴在孙策身亡时稳住大局,力挽狂澜的股肱重臣张昭,也是当年从徐州避曹操造成的灾难来的江东。



虽然说王朝末年战乱频仍,天下尽快统一是不是好事?自然是好事。



但这个完成统一的人是曹操是不是好事?却未必是好事。



就像是几乎完全继承自曹魏的司马晋统一天下后,百姓不但没有过上太平盛世,反而陷入了更加深重的苦难。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开启了这片土地上这个民族持续几百年的黑暗时代。



尽管这是很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曹魏的开国法理性不足和政体缺陷仍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如果季汉能统一天下,虽然可能也解决不了门阀士族的问题,但是季汉内部政治环境远好于曹魏和司马晋,因为在季汉中,忠义仁爱依旧是普遍的道德准则,必然不会发生那么多权力倾轧和血腥清洗事件,那么后来的那一段争权混战很可能会变成某种更加平和的演变,百姓所受的苦难会少得多。



而姜维等人,若是投靠魏国,虽然能富贵一时,但是却不合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我在江湖做女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弓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弓诚并收藏我在江湖做女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