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此时的北地,冬日里冻死的可不是少数,所以各家不分贫贱,才多生多养,实在是这个时代,从出生能活命到成年,是一件概率不大的事情。



陈曦正走访幽州各地的难民定居点,此时冬日,坞堡暂时也不好建立,只是准备下材料,等来年再建,各个定居点都还是粗劣搭建的木屋、土屋甚至是棚屋、草庐,能挡风就好。



不过还好的是无一例外都盘建了土炕,男子多去采伐树木或者运输矿石,老人、女子、孩童则留守,留守时盘坐在火炕上编织竹筐篮子、麻绳,或者用坚硬木料打磨农耕时的器具,有些手艺精巧的,则是编织羊毛,草原上的缴获实在太多,如今东胡人只能是远离汉境了。



这要是放在往年,北地的汉民大多恐怕都只能困居在家,缺衣少食是最重要的原因,而如今,只是缴获的各种牲畜,只是那些受伤的,就足够如今北地汉民冬日的肉食了,这一点,公孙瓒等人的功劳很大。



公孙瓒据说正在酝酿对东胡人的最后一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杨伊也不会苛责,汉军如今都换穿了各式皮毛大衣,总不至于受冻,暂时由得他了。



如今沮授、田丰等出身士族的文士,在之前被杨伊强令,调度天象,让北地严寒到的晚了一些,差不多延缓了一个月的时间,功劳也不小。



审配盘坐在热滚滚炕上,直感慨:“陈将军功在千秋!”



“民生艰难,不过力所能及之事耳。”



陈曦也只能承担这个虚名了,他其实没有想到这些事的,是杨伊加以提醒,才让他“发明”出来的,虽然之前就曾采煤用,但是却没有考虑到民生所用,而这,也是杨伊麾下这些人欠缺之处,或者是这个时代的欠缺。



毕竟,谁也不会在意小民,虽然知道小民的力量,但是真正的和小民一心的,实在是少。



陈曦此时在辽西郡,审配此时为辽西郡太守,幽州的建制被杨伊做了更改,比如之前为照顾乌桓、鲜卑等东胡人设立的辽东属国,已经被裁撤了,并入了辽西郡。



武帝元狩四年,武帝刘彻“遣镖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人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



这是乌桓人第一次大规模向南迁徙,当时为便于对南迁至五郡塞外的乌桓人进行监督管理,始置护乌桓校尉,秩二千石,拥节监领之,使不得与匈奴交通。



此后,乌桓人与大汉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发生密切关系,乌桓人也与幽州汉人的居住区大大靠近,并且开始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朝发弯庐,暮至城郭”,有了定居生活及一些粗放农业。



辽东属国则是元帝时期为安置、管理内附汉廷的乌桓人,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治所在昌黎县。



裁撤一个郡国并安置百万难民,就是以陈曦之智,也是大大耗费精力,这还是有一众名士辅助,此时陈曦面前摆着小桌,他铺开一卷书册正审视内容:“正南来的正好,这段时间里,此类琐碎政务令我厌倦。”



审配探头来看,却是名册,编户齐民的名册。



自秦王朝开始实行的户籍制度,规定国民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



何谓“编户齐民”:以户为单位来管理人民,是谓“编户”;同时废除封建体制下地方上原有的贵族、长老、族长等地方领袖,所有人统统是国君的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我在江湖做女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弓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弓诚并收藏我在江湖做女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