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万步军,二十万骑军联合出山海关,直指满清国都沈京!



大军推进,数十万骑军步军,满布于野,称得上是人强马壮,士气如虹。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举凡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的城市,均是城厚墙高,沟河护城,易守难攻,能以少胜多,故以孙子的用兵如神,仍以攻城为不得已的下下之策。



虽然说,如今的隋军气势如虹,连战连胜之下,士气已经到了顶点,但是若是敌人依城而守,如果抵抗坚决,还是不可小看。



这一次杨伊仍旧是御驾亲征,戚继光水军早些时日已经沿海岸骚扰,辽东降臣如云,不过困局辽东的满清曾经有着数百年的江山,忠义之士却也不少!



日光慢移,见沈京城上,还没有动静,杨伊又浮出一丝冷笑,就对左右问着:“投石机,到了几辆了?”



“回禀陛下,因体积宏大,路途难行,只到了三十辆。”身边工部主事低头应着说。



“三十辆,也足够了,推上去,拟旨,如能轰踏城墙上那座主楼,工兵部队全体,无论上下,全部立升一级,赏金千两!”杨伊森然说着:“但五发之后,如是不成,则军法处置!”



这道旨意,立刻被传下,顿时,几十座高约有六七丈左右的木铁结合而制的机械架,被推了出来。



这个机械架,以巨木为架,结合部则用金属部件联接;炮架上横置可以转动的炮轴,固定在轴上的长杆称为“稍”,起杠杆作用;再用一根木杆作稍的称为单稍,用多根木杆缚在一起作梢的称为多稍,稍数越多,抛射的石弹越重、越远!



炮梢的一端系着皮袋,容纳石弹;另一端系炮索,索长数丈,索多达数百条,全用牛皮所制!



每条炮索由牲口拉曳,每个牲口都是久经训练的,都配有两人来控制;因此,一台投石机,足有千人配置,再加上维修待命的,安放石弹的,指挥的,足足千五百人。



光是这些投石机附属的,就足足有十万人了!



这个投石机的原型又有个名字,叫回回炮,历史上忽必烈大举伐宋,在襄阳、樊城遭到宋军顽强抵抗,元军围城数年,却始终未能攻克,在城下死伤惨重,忽必烈不得不从波斯调回回炮匠,制成回回炮。



回回炮,其中普通的,所用弹石约有300斤,以投石机发射,省力而射程甚远,而其中最大型的,所用弹石可达800斤之多,射程约有七八十丈左右。



忽必烈以回回炮攻樊城,一举告捷;接着,元军移炮以向襄阳;机发,声震天地,第一炮就射中襄阳谯楼,整个谯楼立刻崩解,入地七尺;面对这种情况,城中诸将立刻知道大势已去,宋将吕文焕自知不敌,遂纳城归顺元军;相持数年之久的襄樊战役,就这样在回回炮的一声怒吼中宣告结束。



这回回炮让能够坚守五年襄阳投靠,为什么呢?因为根本没有战胜希望,在这种剧烈的攻击下,守城却是已经毫无意义。



不过,蒙古人的回回炮,高数丈,沉重无比,移动艰难之极,要下面垫滚木,上千人一起拉纤,才可移动一部,也只有蒙古人才把回回炮大规模应用在战场上,蒙古人南征北讨,几乎百战百胜,除了骑兵之外,拥有回回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其实,回回炮的原理并不复杂,就是杠杆的原理,大隋所用的这种,实际上并没有比回回炮强多少,无非就是多了滑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我在江湖做女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弓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弓诚并收藏我在江湖做女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