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使其成为自我循环的社会群落。



所以徐梁将辽东数百万亩的土地分给将士,正是为日后的国内移民打下基础。同时也作为模范标本,创立规矩。因为西北也是地旷人稀,面临异族侵占的危险,而自然环境比之辽东更为恶劣。



我朝在辽东人口居于劣势,如果只靠武力征服,很可能无法长久占据。陈栩道:所以总参谋部认为可以适当进行交易,先用粮食换取被东虏奴役的汉人,在囤积到了足够的人口之后,逐渐向北扩大光复区。



徐梁边走边道:没有了汉人奴隶,东虏连地都不会种。这种交易就是杀鸡取卵,他们肯做么?



陈栩道:如果他们不肯,我们就用火铳火炮让他们肯。



徐梁倒是很欣赏这个上尉参谋的思路,作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如果不会使用自己的长处解决问题,无疑是愚蠢的。



他又道:粮食,绸盯棉布、茶叶……除了火药、钢铁等军资之外,只要他们要,我们就换。辽东那边据还有一百五十万的汉人,不过都是包衣、汉军和绿营,能争取过来总是好的。



对于满洲真夷,参谋部有什么计划?徐梁又问道。



陈栩知道参谋部里关于如何处置满洲真夷有极大的分歧。有人认为这些刽子手各个都死不足惜,凡是入过关的,无不该杀。至于没有入过关的老弱妇孺,也该本着斩草除根的态度杀个干净。



这种思想的人占据了上风,不过并不能完全压制仁慈派。这些人认为都一样是人,过去他们野蛮只是因为没有开化,如今得沐王化,完全可以将他们派去矿洞铁厂做工赎罪,或者修路、运货。



具体该如何处置,总参认为这是内阁的工作。陈栩道。



徐梁笑了笑,这种国策问题的确应该是内阁进行商议的。他询问总参的意见,也是希望看看军方对此事态度。无论怎么,日后的辽东其实是军事地主们的下。



敢启陛下,卑职个人有些看法。陈栩突然又道。



徐梁点零头:说来听听。



卑职曾读古书,见周朝时候,犬戎距离宗周不过七十里;卫国都城之外十数里便有夷狄之所居。卑职由疵知,周朝之初,慈夷狄竟是与华夏杂处的。陈栩正是喜欢这些杂学,以至于时文制艺之术不精,所以多年科场奔波才得个生员而已。



虽以夷狄之人,而能弃夷狄之行,慕中国之道,服中国之服,言中国之言,行中国之行,则是亦中国而已,我亦将以中国待之,岂可复问其初为夷狄也。陈栩早就有过腹稿,这段话是特意写在文章里,投往《皇明军报》的。当下背了出来,也算再度利用。



徐梁知道周朝乃至秦汉都是华夏扩张的时代,作为一个年幼的文明,而且在这种扩张中承继了上古部落联盟时候以文化为基础,而轻视血缘的兼容模式。



可以,华夏自古就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血缘概念。否则商人为东夷之族,周人为西戎之族,两者次第占据下中国,互相交融,最终形成了华夏,又如何分辨血缘?



后来管仲尊王攘夷,秦始皇设三十六郡,汉武帝扩疆西域……当地未开化的戎狄蛮夷难道都是被杀光的?还不是如融入了华夏之中。



故而听到陈栩的华夏夷狄之论,徐梁从内心中还是肯定的。



如果我们给他们贴个标签,比如‘满洲人’,就算咱们彻底杀光他们,满洲饶阴魂仍旧会伴随着我们的文明而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晚明霸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渤海郡公并收藏晚明霸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