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应声而退。



左右卫士架起目瞠口呆连求饶都忘了的方国安一并出去。



徐梁看了看身边的邵一峰。道:“你跟在我身边也这么久了,如今局势安定,可想过下部队挣个前程?”



江浙肯定不会只有这点部队,如果能够收纳超过一万名合格的士兵,加上新军新训练的南兵,新二师团可以直接成为军团的。



邵一峰是黄韬他们的后人,那是实打实的可靠的人,他若是愿意领兵,倒是个机会。



邵一峰想了想,道:“陛下,卑职还是愿意跟在陛下身边。”



“哦?”



“不仅仅是卑职,便是小石头、小砚台等人,都只想追随在陛下身边。”邵一峰自觉到:“



大明的人才不计其数,我们跟他们比起来其实没有什么优势,而我们真正的优势,只是比他们更忠诚于陛下,效忠于陛下时间更久罢了。以卑职的实力,若是进了军中,也未必比那些团长之流强多少。”



邵一峰说的这倒是实话,像是邵一峰这样的人,是在配军营里成长起来的,若是论个人武艺,单兵作战能力,确实非常不错,但是现在的军队,讲究各人武力的时候越来越少了。



现在讲究更多的是武器的使用以及军阵的配合。



真正上了战场,火炮先打,火铳次之,如今能与野战精锐刀枪见红的部队也只有东虏了。而东虏也是越打越弱,最近辽东战报中提及的战斗,全是高燕和魏鹰主动发起的。



这种情况下,单兵的武力的确没有作用。



徐梁点了点头,不再提下部队的事。其实他也更乐于看到经验丰富的邵一峰一直跟在自己身边。只是担心他的前途罢了。



方国安一倒,其家丁有愿意追随而去的。也有希望留在浙江继续当兵吃粮的,但没有一人愿意卸甲归农。明朝是农业专业化的重要时期,加上晚明的高难度气候条件,已经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农民了。



徐敬业自然对此十分欢迎。戚继光选用的浙兵打下了戚家军的威名,乃至于浑河之战,浙兵也是让建奴望风而逃。徐敬业此番来到浙江。又在扩军的关口上,自然要近水楼台先得月,挑选一批精兵种子。



相比北方的疮痍,浙江的确是天堂一般的地方。



就算是国变引起的举国动荡,市井之中仍能保持整洁。徐梁只在杭州城里转了一圈。重新委任了浙江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要员,旋又出城住在了军营之中。



宋应星对于皇帝不进城也十分好奇,很快他就知道了其中缘故。



皇帝开始带着一大帮人开始四处“游山玩水”,有时候连军营都不回,直接就地宿营。若非天气转暖,以他的身体素质还真的有些扛不住。



徐梁此番南下浙江,却是想利用宋应星的头脑,大力开展蚕桑业。



其实他更在意徐光启,因为人家才是真正的农业大佬,人家在农业上的造诣根本不是别人能比的,尤其是人家在津门种田的事迹,连徐梁也听说过,可惜老大人早就作古多年了。



从国家层面来看,让江南种田,显然不如养蚕收丝收益更大。



桑树对土地并不挑剔,无论贫瘠、肥沃还是过干过湿,都能存活。仅仅是桑叶的收益,每亩每年能有三两六钱,堪比上好的田地。而且田地种植庄稼,有各种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晚明霸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渤海郡公并收藏晚明霸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