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高原,土地贫瘠,没有足够的粮食养活太多的人,这也保证了张献忠不能扩军,不至于使西南局势溃烂。



在中央方面,第一、二两期共五百名河南行政学院肄业的学员按照考试成绩分入舍人科,又从舍人科中挑选办事勤勉者十数人,升为文华殿舍人。



这回挑选的文华殿舍人还有一个共性,都是平日与户部有工作往来之人。徐梁拨出更更多的时间与他们灌输各种经济概念,作为即将到来的货币改革的生力军。而现在作为徐梁币制改革先锋大将的,却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主事,蒋臣。



蒋臣是安庆府桐城人氏,后世安徽这个名字就来源于安庆与徽州。在那个地方,最多的就是文学家和商人。徐梁对蒋臣的文采不感兴趣,但从蒋臣所进呈的《足国三议》中还是能够看出他对国家经济所进行的思考。



殿下,若要行钞票,手艺上的确不成问题。蒋臣已经是第二次登上传说中的平台了。在崇祯朝,平台召对属于皇帝的特别问对。充满了机会和危险。比如袁崇焕就是在此处一飞冲天,受帝解袍相加,恩宠无双;也是在此处被捕,打入诏狱。寸磔于市。



万历时朱墨套印法已在江南传开,色泽分明。如今较少有人能做四色套印,银行只需将能够进行四色套印的作坊买回来,再严禁民间用朱墨套印之外的套印法,伪造的问题便无需担心。蒋臣道。



徐梁点了点头:油墨和棉纸我已经分别让陕西和苏州去试做了,应该不会耽误太久。



如此更加可靠了。蒋臣放心道。



纸币防伪与纸币流通是孪生兄弟。宋元时以严刑峻法来抑制伪币,徐梁非但要从法理上扼杀伪币,技术上的垄断也是必须的事。想他前世,国家为了防止伪币,连彩色复印机都要控制。何况这个时代还没能做到技术上的明显代差。



用先进的四色套引法、以棉短绒为材料制造的钞票纸、用焦油配置出的油墨,分别来自三个省份的最高级别的保密技术,三管齐下,让制造假币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尤其是陕西的油墨,其原料是石油。提炼猛火油之后留下的焦油在别处不可能有。属于朝廷控制物资,分量都是要入册的。除了纸币厂和朝廷控制的印刷厂能拿到油墨,民间印刷作坊不可能拿到,除非他们肯花海量的资金去研究煤焦油。



对油墨的控制会影响金属活字印刷的推广普及,但相对文化的进一步爆炸,纸币显然更为重要。徐梁有时候甚至觉得有必要将所有印刷作坊都收归公有,就如前世的国家一样。但考虑到江南民间的抵制。终究还是将这个计划放在了后面。



最初发行纸币,范围一定要控制好,建立信用为第一等要务。宁可慢些,不能求快!徐梁关照道。



蒋臣觉得皇帝对纸币过于谨慎,划定的流通范围也太过狭窄,根本不能体现出纸币的优越性。像这种利器。就应该拿到南直去大量抛洒,换回白银……然而皇太子划定的范围是:军中与犯官,以及少部分职官。



张家口属于特区,是民间商贩唯一可能换取纸币的地方。



徐梁有自知之明。首先是他的经济金融知识不足以自成一家,充任货币之父。其次是通货带来的社会影响实在太过巨大。必须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他虽然背得出发行量的计算公式,即:商品价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但是这两个关键的数值又是如何来的,他就完全不能揣摩和统计了。



军中较为封闭,战士不到退役或者因伤转业看不到自己饷银,故而用钞票与银子的效果一样。徐梁决定先设立军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晚明霸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渤海郡公并收藏晚明霸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