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称号与国同齐的制度。



只要打出一场让后世仰望的大战,获得属于自己独特的军旗、称号,就算是有一天自己离开了军队,这支强军也不会倒塌。



“胡鹤才拉了多久,还没真的跟咱们上过战阵,就能打出咱们新一师的威风,不坠咱们老队伍的名声。什么叫做军魂?这就是陛下常说的军魂。”高燕对周围的参谋说道:“这种事情寻到部不该放过,找几个厉害的先生,一定要好好写写,最后能全国推广。”



师训导官秦长材微微点头,他的资历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跟与陛下一路携手走来的这些将军相比,不过仍然想要在自己的领域表现的独立一些。



作为新提拔上来的纯粹的文士训导官,秦长材非常清楚自己在监军方面的责任。



陛下给予武将的殊恩早就让文臣们泛酸,尤其在军阵事上,武将更是独掌乾坤。一言可决。如何保护这些读书不多的武将不至于踏上嚣张跋扈的不归路?靠的就是参谋和训导。



的确,这种看似制衡的关系,同时也是保护手段,否则等军法官介入的时候就彻底没有挽回余地了。



高燕对此也有个朦胧的念头,并不会故意与秦长材套近乎,也不会介意训导官们对自己若即若离。他很庆幸有这样一群人在,无须他自污名节以保兵权,更无须担心那些酸腐文人说的“功高盖主”。



无论是参谋还是训导都对胡鹤这颗新星秉持着看好态度,而且相信唐河一战是奠定胡鹤在军中上升渠道通畅的基石。



军法部却不这么看。主要原因就是唐河一战的战损比过高。



胡鹤所部战损比接近六成。



按照军典,如此之高的战损比必须启动对主将的审查机制,从参谋建议到主将做出决策的理由,结合战功的影响力,判断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是否值得。



就算审查认为没有问题,都可能影响军官情绪和士兵士气,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抚恤和士兵的嘉奖还是会在第一时间下发,最后才会轮到主官:也就是胡鹤。



也因为决策审查机制的启动。唐河之战上《军报》的进程被总训导部叫停。



万一审查下来是主官贪图军功,轻敌冒进,那就太打脸了。



上面派下的军法官在高燕得知情况之前就已经前往倒马关了。因为胡鹤之前的刘良佐首级之功,加上陛下陛下的口头表扬,使得军法处也不得不谨慎行事,派了几个年纪老成的人去。



军法官的报告结合十人团的密报,最终由军法部做出审查结果。



不过最终定论还要结合总参谋部对战果的评定。



李岩并不愿意在大战之际分心处理这种事。如果他是大帅,根本不会让人有机会提出这种质疑。乱世人命不值钱,战损过半算什么?只要能打赢了仗才是根本。



不得不承认,这是明军主流思想,因此而衍生出来的各种杀良冒功、女扮男装——将女子首级化妆成男子……种种这些都被有意无意的接受,乃至纵容。相比之下,胡鹤这算什么事?何况军法官自己的调查都认定,胡鹤的军事决策符合程序,而且个人理由充分。



“陛下,总参谋部的意见是:唐河之战拦截了三千蒙古骑兵进入北直腹地,避免了后方不稳的隐患,此为上功。又,胡鹤面对十倍敌军,能着眼大局,拼死奋战,振奋我军心士气,此为上功;再又,胡鹤不顾接连力战,领兵智取倒马关,将蒙古骑兵堵截在山区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晚明霸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渤海郡公并收藏晚明霸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