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记者见了,忙不迭地扛出相机,在草坪上架设起来。



见了这架式,那个天仙般的人儿似是稍显慌乱,长腿频频交错,脚程更快了,快得足不沾尘。



待报界从业者们好容易架好相机,打开镁光灯,正要咔嚓咔嚓狂按,那个天仙与妖精的结合体,就像走错了路误入城市的麋鹿一样,惊慌失措地转过一个街角,转眼间消失不见了。



记者中有那机灵些的,等不及让人开启后门,便纷纷翻过栅栏,扛着相机,沿街追来,不想却被躲在街角的几个莽汉堵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斯人远去,杳无踪迹。



不过,还是有手脚快的幸运儿,捕捉到了几张背影。



那是国内名不见经传的《东方风尚》主编,其留学欧美期间,曾深入东非大陆采风,他生平引以为傲的,就是以这个时代还很笨拙的相机,拍下了几张猎豹飞逐羚羊的照片,拿下了欧美诸国多项摄影大奖。



也正因为这样,回国后他对国内诸多大报抛出的橄榄枝嗤之以鼻,自筹款项创办了《东方风尚》,主旨是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美,并找到与西方审美的契合点,目的是重塑国民信心。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这个恨不得的时代,他本人的理想和他所创办的刊物,都同样不招人待见。办报已逾两年,他所创办的《东方风尚》不但在普通民众面前毫无知名度,就在同行们相见,也是更愿意与他探讨他的摄影手法,而不是他引以为傲的《东方风尚》。



当时,这个怀才不遇的才子,以他远逾旁人的对速度,比任何都更早地架好照机时,那个天仙般的丽人正准备拐进街角。迅速调好焦距,迅速按下了快门,咔嚓,咔嚓,拍了两张,凭经验他觉得摄影效果很理想。紧接着,运动的目标迅速转变了角度,他也以当初拍摄猎豹和羚羊的机敏习惯性地旋动相机。



然而,他这架因经费紧张从巴黎旧货市场淘来的该死相机,在这关键时刻竟然掉了链子,转不动了,是的,转不动了。情急之下他弹腿踢出,相机笨拙的架子终于蹦跳着随之转向,并对准了一个恰恰好的角度。



咔嚓,咔嚓,咔嚓,又拍了三张,然后,他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甚至,当翻出围栏的同行们纷纷从大街上返回后,行署官邸为防记者里面趁机混入乱党分子而对受邀的记者主编再次进行身份核查,竟然发现他不是凭邀请函而是贿赂厨子混进来的,于是立马责斥并驱逐了他。



随后,为了拍满胶片,他只好在赣江两岸采风,直到二十多天后,才搭船回到上海,照片洗出后,又延误了多日,才刊登在《东方风尚》上。



那一期的《东方风尚》声名大噪,甚嚣尘上,当天上午九时加印,供不应求,中午加印两次,仍然供不应求……这一天《东方风尚》居然加印了五次,收工后他连忙调查原因,发现主因竟然是副刊的一张配图和文字。



图片正是他在赣州拍摄的街景,一条青石板街道通向市肆深处,街边的店铺鳞次栉比,融合了西式风格和浓郁的客家风情,黛瓦砖墙的骑楼,远处街边编织竹器的老人,组成了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街景。一道颀长纤巧的曼妙躯体,披着丝绸坎肩和风衣式的霞帔,正迈动超比例的长腿,出现在照片中的黄金取景线上,由于拍摄角度的关系,这道身影有些微微倾斜,让人极易产生一种奇妙的联想,似乎她正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行走在民俗与风尚之间。



发现了刊物畅销的原因之后,主编激动不已,连忙将其他同一主角的几张照片,陆续刊登在那段时间的《东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潜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山野有扶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野有扶苏并收藏潜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