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温虽然心里鄙视朱振,但是嘴上却不能对自己这个喜爱的弟子不管不顾,人家在淮安可也是给够了自己面子的,当下开口说道:“国公,盱眙县伯这个所谓的保证金根本没有向应天申报,也没有得到政事堂的批准,他这是属于在朐县的擅自举措,卑职恳请国公处置。”



刘伯温一开口,搞得正想搞事情的同志们都懵逼了。



不对啊,怎么是刘伯温先开火。



保证金虽然搞来了很多钱,但是说到底,这是超出朱振权限的事情,相当于违背了应天的法度,试想若是全应天所有派出的官员,都这样巧立名目搜刮,这将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哪怕是所有的钱财都能流回应天,也万万不可开这个口子。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朱振,所有人都可以这样明明白白把钱挣了。



这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弹劾朱振的机会,哪怕是吴国公心里不爽,他也得处理朱振。



但是刘伯温提出来,别人就不好插嘴了。



毕竟人家刘伯温那是朱振的师傅,狗日的刘伯温竟搞这些肮脏的套路,他当老师的要求处理弟子,那么国公顺水推舟,小惩大诫,不疼不痒,肯定就过去了。



除非你想着跟刘伯温这个瘟神撕破脸,让宋濂这样的大佬厌恶,让朱元璋这样的小心眼的将你的名字刻在自己的棺材板上。



吴国公朱元璋光顾着心里美了,并没有想通其中玄妙,见到平素里对朱振颇为照拂的刘伯温,忽然跳出来搞了个大义灭请,先是有些诧异,不过转瞬间就明白了刘伯温的用意。



不过心里对刘伯温的忌惮值如同芝麻开花,一节更比六节高。



为嘛本国公想不到的东西,他总是能想到。



当然,其实对于刘伯温的说辞,他其实是不以为意的。



想明白了刘伯温大义灭亲,率先发难的原有,便要引申到朱振为何这样去做。



如此精妙绝乱的计谋,只要事先写一道行文,将其中的好处说个明明白白,无论是政事堂,还是他吴国公,都会见钱眼开,绝不阻拦。



可是朱振为何放着阳光大道不走,搞这种偷偷摸摸的,送出漏洞给他的政敌看呢?



朱元璋是个成熟的政治家。



他心里很清楚,朱振虽然年轻,但是大局观,政治能力,绝对比大殿内的大多数要强。



所以他这么做肯定有他的深意。



别看这群人义愤填膺准备喷粪,但是他们这粪便就算是能喷出来,也是人家朱振故意让他们喷的。



被人家利用了,这群脑残也不会清楚的。



在前面安安静静不发话的李善长和胡惟庸肯定是看透了什么,所以才老神在在的一言不发。



娘的,压力很大,这群畜生似乎都想到我前面去了。



朱元璋面不改色,心里琢磨。



你们想得快没用,你们想不到更没用,我才是老大,我说了算,让我好好想想。



臣子们见国公不发言,他们也跟着低着头瞎捉摸,一时间殿内安静的出奇。



武将则明显昏昏欲睡,他们最讨厌这种虚头巴脑的议事活动,在他们看来,能搞成就好了,根本没有必要胡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回到明初当王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渤海郡公并收藏回到明初当王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