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云港港口开始,沿着东岸依次向西,有水师学堂、水师军港、淮安造船厂,而造船厂两侧低矮的山岭夹起来的山坳间,有一处极其神秘的所在。



朐县的军民,远远的看见过上面的牌匾,淮安制造总局几个大字,但是具体这里是做什么的,却一无所知,甚至根本不敢打听。



这里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但凡是进去过的工匠,就再也没有出来过,连一日三餐都是军队护送。



外面流言蜚语不少,但就算不轻信流言的智者,也认为这里是一处极其恐怖的所在。



将一个个活人,关在这么一处小世界里,是多么残忍的刑罚?



所有人都这里异常的好奇,却没有人敢轻易涉足。



因为在朐县的《淮安暂行法》中有一条着重规定,凡是无辜靠近“淮安制造总局”之辈,皆以刺探军情,叛国处置,军队可以就地格杀。



说起来,伯爷与一群文士一起创造的《淮安暂行法》在当地百姓看来,真的是比历史上的秦律还要苛刻的法律,但凡是日产出行、行为规范,事无巨细,都有详细的规定。



至于杀人放火、欺行霸市、制造谣言,甚至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都有处置的内容。



每一种违反暂行法的行为,轻则鞭笞,重则砍头。



伯爷对待百姓好不好?



百姓发自肺腑的赞叹,伯爷真的好。



但是伯爷严苛不严苛。



百姓依然忍不住暗地里说,伯爷行事太过于严苛了。



幸好居住在朐县的常驻人口,要么就是战斗力彪悍的军山卫将士,要么就是集合在这里服劳役的百姓,大家吃伯爷的,喝伯爷的,就算是伯爷再严苛,大家也不会提出异议。



不过,世界没有不透风的窗子。



朱振的特立独行,其残暴程度,甚至远甚于陈友谅,之前有些对朱振抱有善意的江南大儒,甚至公开表开,朱振乃是酷吏。



但淮安是朱振的地盘,他是淮安行省平章,名义上除了大宋皇帝陛下,连朱元璋跟他都是平级。



山阳城和海州成为双核心的所在,朱振在这里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就叫只手遮天。



不服《暂行法》者可以离开,但是只要在这里讨生活,那就必须无条件遵从!此刻“制造局”之内,一片热火朝天。



在朱振看来,就算是没有自己,火器的大规模发展,也不可避免。



要知道,明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使用火器的王朝。



自己只是在加速这个进程而已。



但能够让火器的发展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哪怕是火器成为这个世界的潮流,他也有必要让华夏的火器,在全世界具有领先意义。



不要说什么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朱振不相信,当大明的士兵使用马克沁在辽东布下防线,在西北奔驰坦克战车的时候,还有人是这个帝国的对手。



当然,之所以这里成为淮安制造总局,而不是淮安武器制造总局,是因为在朱振的构想里,这里不仅仅是制造武器的地方,还会有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5)

章节目录

回到明初当王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渤海郡公并收藏回到明初当王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