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席是元祐七年的进士,听着连忙跑过来,抱过厚厚的书册,转身进他们的文吏房,安排人梳理,重新登记。



沈琦等章惇安排完,再次说道:“相公,关于宁远侯……”



章惇神情平淡,道:“由着他去。”



沈琦看着章惇的表情没有以往的严厉,剑眉始终平静,反而心里越发惴惴,总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



朝野的事情几乎都在赵煦的眼睛内,蔡卞与顾正洋的事也就是前后脚的到了赵煦儿朵里。



垂拱殿内,赵煦坐在椅子上,正在审视着关于的‘军改’的各种奏本。



听着陈皮的汇报,他自语般的说道:“二十年后他们怎么就没这个胆子呢……”



陈皮一怔,二十年后?



赵煦就是自语了这么一句,实则在历史上,蔡京确确实实废除了科举,却不见什么人慷慨仗剑,更多的是附庸,沆瀣一气。



说到底,蔡京那些改革是为了迎合徽宗,是裹挟了官宦集团的利益再侵夺,真正的改革流于表面,所以才能安坐太师椅,掌权多年,屹立不倒。



而赵煦现在要做的,是真的,彻底的改革,因此,这些人终究是坐不住了。



“动了他们的奶酪啊……”



良久,赵煦又自语了一句。现在的大宋官场,每个人都有出身,朝廷上下基本被士族以及勋贵集团把持,贫寒子弟想要出头,是千难万难。



这种现象并且越发严重,大宋的失衡并不止是贫富,简直是全方位的!



‘奶酪?’



陈皮心里嘀咕,他越发的听不懂了。



赵煦一直在盯着身前的奏本,这是童贯写来的,关于军改的方方面面。从这道奏本里可以看得出,枢密院与兵部的军改计划推行的相当顺利,有了可喜的进展,北方各路并没有出多少乱子。



赵煦暗自点头,这与他得到的情报比较吻合。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个小黄门悄悄进来,在陈皮耳边低语了几句。



陈皮神色不动的挥退他,等赵煦有了空隙,这才侧身,道:“官家,苏学士进宫了,去了庆寿殿。”



赵煦刚刚要歇会儿,拿起茶杯的手一顿,转向他道:“我不是说过,不准外面的人去打扰小娘吗?”



陈皮一躬身,请罪的说道:“太妃娘娘一直希望苏学士能入宫教导十三殿下,所以禁卫没敢拦。”



赵煦哼笑了一声,抱着茶杯,看向宫外道:“这倒是个好空子。”



陈皮犹豫了下,道:“要不要,让人将他赶出去?”



赵煦拿着茶盖摆了摆手,道:“用不着。”



说完这一句,他又有些感慨的说道:“这位苏先生还真的是,难怪不容于朝廷,三翻四次的被流放出京……”



苏轼这种凡事急于冒头,丝毫不懂得变通,不讲究方式方法的人,也就是大宋朝廷比较‘和谐’——不杀人。



要不然,苏轼不知道被人整死多少次了。



赵煦喝了口茶,看向青瓦房方向,忽而的笑着道:“章相公憋了一个大招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宋时风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官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官笙并收藏宋时风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