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居厚见苏颂这么直接,只能笑呵呵的陪着笑。



这位老相公,看似看似是一个老好人,不显山不露水,可他要是想给你添堵,绝对有一百种方法!



这些方法,一半你看不见,另一半你看见了还没辙。



吴居厚看着残局,伸手拿起摆子,落下一颗,依旧笑呵呵的道:“苏相公,对于咨政院的名单,您老怎么看?”



咨政院还在试行阶段,暂时定为加上苏颂在内,总数四十九人。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名单,是由章惇代表的朝廷拟定。还有七个是给大理寺,御史台与刑部这三法司的,其余的,是由苏颂决定——这是赵煦给他的特权。



这些名单,最后需要苏颂确定,上报赵煦御准。



苏颂看着吴居厚的落子,拿起黑子轻轻落下。



吴居厚看了眼,顿时有些为难了,手里拿着棋子,嘴上道:“苏相公,有些事,拖不得,早日定下,咱们都安心。下官还得去江南筹钱,不日就要离京。”



苏颂见他不落子,拿起茶杯,道:“你们现在,可真是忙。”



吴居厚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地方,落子后,表情挣扎,叹了口气,道:“没办法。上面定下了太多事情,拿着鞭子抽,我们是日赶夜赶,片刻不敢停。以往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吴居厚的话,亦真亦假。



苏颂看着棋盘,道:“你这一手,是死路。章子厚提名的人,有几个性情浮躁,用事暴烈,不符合咨政院的规矩,我不同意。另外,国库的支出,近两年的,咨政院都要审计。除非官家特批,其他的,一分一毫我都要知道来路与去处。”



吴居厚看着棋盘,表情越发纠结了,道:“我得回去问问梁尚书,近两年支出的太多,大大小小,近两万万贯,户部也得整理后才能送过来。”



“多晚我都等。”苏颂落子道。



吴居厚不想在下了,站起来,抬手道:“是。下官告辞。”



苏颂伸手,拿起一个个棋子,恢复棋盘。



这会儿,苏轼刚刚回到工部,就遇到了文峰成。



文峰成恭谨的抬着手,道:“东坡先生,太爷爷有几句话,让晚辈带给您。”



苏轼倒是认识文峰成,神色和缓一点,道:“文相公想说什么?”



文峰成始终抬着手,道:“太爷爷说,善水莫争、内不得而外取、不做口舌之争。”



苏轼默默品味着这几句话,面色不动的道:“告诉文相公,我知道了。”



“晚辈告辞。”文峰成抬起手,转身离去。



苏轼看着他的背影,眉头深深拧起。



苏颂要他不反对,文彦博要他出京。



两位大人物偃旗息鼓,要他怎么办?



朝廷里纷纷扰扰,但该做的事情,还是有条不紊的继续着。



第二天,是恩科的第二场。



果然,如沈括所料,进考场的人数,陡然少了数百人!



这种情形,已经不止是党争的缘故,还有士绅阶层对当朝的不满,对于‘绍圣新政’的不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宋时风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官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官笙并收藏宋时风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