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攸想了想,又道:“这些不是我们该想的,你准备一下。我当初在辽国,李夏那边准备的人,应该起一点作用了。”



几年前,赵煦将蔡攸与南天友派去了北方,架构起了最初的情报网。



霍栩抬手应着,又谨慎小心的道:“那,指挥,洪州府与汴京,可能就要有些脱手了。”



蔡攸明白他的意思,抬头看向洪州府方向,道:“放心吧,那李彦能抢走南皇城司,但抢不走皇城司的。皇城司,还是我们的。”



霍栩不知道蔡攸为什么这么自信,不敢再多言。



“最多再一两天,朝廷就会知道消息了。”蔡攸看着汴京城方向,神情悠悠的自语。



这么大一件事,对朝廷来说也是极其被动。朝野会掀起新一轮的‘反对新法’的高潮,江南西路的事,定然会受到诸多掣肘。



霍栩闻言,也思索起来。



朝廷定然不会退缩,甚至会更加大力的推行。



只是,这样下去,无助于缓和矛盾,迟早会酿出大祸来。



与此同时,正在南下陈浖与苏颂,也在一路‘传言’中不断加快速度。



船头,苏颂拄着拐,看着陌生熟悉的河道,道:“你们工部,还是做了些事情的。”



陈浖背着手,迎风而立,笑着道:“苏相公看到的,只是拓宽河渠,方便来往同行。‘以工代赈’四个字,不简单于此,一来,他消化了裁剪下来的军队,收拢流民。二来,苏相公可知道,这些河道拓宽,带来了多少肥沃的良田吗?”



苏颂虽然不知道具体数据,却也能大致猜到,点点头,道:“你与王存还是下了功夫的。”



陈浖听到他提及王存,神色不动的看向他,道:“那苏相公可知道,朝廷去年拨付了六百万贯给工部,真正用到实处的,有多少?”



苏颂拄着拐,没有说话。



大宋官场的‘人浮于事’是最常见的状态,朝廷交给地方的事情,能拖就拖,不能拖也想办法拖,无不是最终不了了之。



而拨付下来的钱粮,那也是无影无踪,不见半个子。



两人正说着,身后一个工部郎中上前,抬着手,道:“侍郎,现在外面的传言越来越凶,有些不可控了。”



苏颂神色不动,拄着拐,继续看着前面。



“又是说什么的?”陈浖淡淡道。



这一路上,关于洪州府与江南西路的传言是越来越多,越来越离谱。



那郎中犹豫了下,道:“说是,朝廷要给贺轶报仇,血洗洪州府,所有士绅一个不留,全部抄家灭族。”



陈浖摆了摆手,道:“继续盯着。”



“是。”郎中闻言,连忙退下。



苏颂看着河面,轻叹一声,道:“难怪官家让你来找我。”



苏颂之前还有些疑惑,想要缓和江南西路的矛盾,有的是人,为什么一定是他。



因为,那位官家已经料到江南西路必然会发生足够严重的事,而他苏颂的分量最重,说话最有效果。



陈浖依旧背着手,道:“苏相公想好说什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宋时风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官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官笙并收藏宋时风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