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赵煦慢慢的讲着,偶尔也考校一下。



这些孩子,都是朱浅珍精挑细选,相当聪明,并且有一定基础,倒是没有让赵煦太操心。



赵煦越来越有感觉,一讲就是半个时辰,并且意犹未尽。



朱浅珍学的最认真,手里是赵煦制作的简易炭笔,不那么好用,他很不习惯,但还是僵硬的握着,努力的用着。



陈皮这时悄悄走进来,看准机会,来到赵煦身侧,低声道:“官家,贡院那边准备的差不多了,是否去看一下?”



春晚就要开始,贡院那边一直在准备着,现在准备停当了。



“还有几天时间……”



赵煦看向外面,轻声自语。



春闱还有不到七天就开始了,章惇改了科举,并且准备大幅度削减录取人数,可以预见,放榜之后,怕是又要有一番热闹了。



赵煦想着就笑了笑,道:“我就不去了,让李清臣去吧。”



礼部尚书李清臣是这一次的主考官,是考验的时候到了。



陈皮见着,又道:“官家,外面有不少流言出现,说什么‘天地兴隆,得遇圣主,万世当从,允文允武’,有不少道士,和尚打着各种禅机游走在开封城……”



赵煦眉头一挑,不在意的道:“每当朝廷动荡,神鬼皆出,史书上不少见,让开封府去处理吧。”



“是。”陈皮应着,悄悄退后。



而与此同时,在京里准备春闱的过万士子,正摩拳擦掌,焦急不安的等待着。



孟唐这会儿在一个客栈里,紧张的温书。



他很紧张,除了对科举的紧张,还有因为特殊身份的忧虑。



他爷爷孟元涉入了太皇太后与官家的争斗,落败自杀,偏偏姐姐又是当朝皇后。



这样复杂的关系下,孟唐的仕途能不能进去还两说。



太学里,徐幸隆正在小竹林的凉亭里,认真的读书。



他的情况同样复杂,作为曾经当赵煦面反对‘废除科举’的人,在朝野是名人。



“也不知道我能不能榜上有名……”



忽然间,徐幸隆抬头,看向贡院方向,满脸愁容的自语。



朝廷里的相公,其实都十分‘小气’的。当初宗泽才华横溢,在殿试上,痛陈时弊,结果,不但三甲没了,还差点落榜,最后只得了一个末尾,成了孙山!



太学之南,这里民宅众多,不少入京士子租房在这里。



渝州人赵谂,正在喝闷酒。



渝州原本是僚人的地方,后来赵谂之父赵庭臣率众归顺朝廷,得以赐国姓‘赵’。



“忠直之士不容于开封,方正之士流放在外,朝廷这般昏庸,皇帝这般无能,我还考什么!”



赵谂只有十六岁,喝着酒,肆意的发泄愤怒。



他之所以这般愤怒,是因为苏轼被罢,不止礼部尚书没了,科举主考官也没了。



赵谂十分推崇苏轼,眼见这般,心里是相当愤恨难平。



又接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宋时风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官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官笙并收藏宋时风流最新章节